要在發動群眾中強化組織優勢
——我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組織發動群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啟示之一
基層支部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
疫情發生后,長春迅速發出動員令,下發《關于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全力打贏疫情防控保衛戰殲滅戰阻擊戰的通知》《關于在居民小區成立臨時黨支部選派第一書記的通知》,在極短時間內有力有序組織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進入“戰時”狀態。在關鍵時刻“關鍵少數”發揮了關鍵表率作用,高效將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并將黨的組織網絡不斷向基層延伸、向末端拓展,筑起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
擊鼓催征 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
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市各級黨組織迅速部署,廣大黨員干部聞令而動。市直機關53個部門迅速集結,包保65個街道,采取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的方式,在疫情防控一線成立5968個臨時黨支部,設立黨員先鋒崗9739個,劃定黨員責任區13588個,組建黨員先鋒隊(突擊隊)3858個,把疫情防控的“橋頭堡”建在最前沿。市委組織部抽調80名局級干部到寬城區牽頭包保小區,和其他志愿者一道值守卡點。市紀委監委成立駐南湖街道“紅連心”黨總支,與社區網格長結成“1+1”對子,“線對線”與居民溝通,“面對面”講清疫情防控要求,到門入戶送去黨的溫暖與關懷。市教育系統1.2萬人投身基層服務,成立防控“尖刀班”,全面助力疫情防控。各級各部門由黨組織牽頭,協同業委會、物業公司、小區志愿者成立小型“防疫指揮部”,強化組織領導、調動群眾力量、鞏固群眾基礎,切實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勝利優勢。
從容逆行 發揮基層黨組織強大凝聚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15900名省、市機關黨員干部多輪次奔赴最前線,敢打頭陣、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夜以繼日戰斗在黨員責任區、責任崗,從街道到社區、從小區到村屯、從醫院到方艙、從隔離點到核酸檢測點,到處都有社區“第一書記”和黨員奮戰的身影。省人社廳審計監督處四級主任科員李閣鑫被選為朝陽區南湖街道湖東社區臨時黨支部第一書記,社區卡口缺少執勤人員,他一站就是兩天;居民樓需要逐層消殺,他和另一名志愿者背著50斤重的消殺桶,5天時間將76棟樓消殺完畢。市直機關黨工委陳新福和宋浩巖2名同志被派到寬城區,他們連續22天吃住在車中,40余天沒有換過一件衣服,始終以不懼風險的奉獻精神和敢闖敢拼的擔當勇氣戰斗在抗疫最前線。市直機關赴九臺支援突擊隊逆行而上,累計為九臺區完成核酸檢測10萬余人次,被譽為最可信賴的尖刀隊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3100余名退役軍人志愿者,奔赴各大醫院、疾控中心,聯合各類志愿者隊伍,共畫抗疫同心圓?!拔沂屈h員我幫您”,這句來自黨員志愿者胸前標識貼上的話,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信任和安心。在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的激勵引領下,共有4.1萬余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5.8萬余名志愿者和其他社會組織人員在疫情防控一線默默堅守、砥礪奮戰,匯聚了眾志成城、全民抗疫的磅礴力量。
紅旗漫卷 發揮基層黨組織政策執行力
在每一處抗疫一線陣地,黨旗高高飄揚,這既是有形的旗幟,更是無形的激勵,指引黨員前進方向,堅定群眾抗疫信心。面對大戰大考,廣大基層黨組織發揮黨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作用,從衛生檢疫到應急處置、從政策宣傳到心理疏導、從環境整治到物資供應……在方方面面都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形成了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工作體系。雙陽區實行臨時黨支部“一日一調度一研判一推進”機制,群策群力提出切實可行的工作改進舉措,確保疫情檢測、流調排查、核酸檢測、社區管控等各項工作落地見效。榆樹市臨時黨支部對特殊群體開展拉網式摸排,安排黨員與其結成幫扶對子,暢通工作保障“最后一米”。朝陽區前進街道在封閉小區工作中成立“紅心堤壩”臨時黨支部,實現了老舊散小區全封閉、管理全時段。凈月高新區臨時黨支部積極研究總結核酸檢測方法,聯合物業深入開展敲門行動,每日對采樣數據進行比對,確?!安宦湟粦?、不漏一人”。各作戰單位把省市委決策同基層現實緊密結合,不斷提升推動發展能力、服務協調能力、狠抓落實能力、化解風險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公信力。
經過疫情防控的大戰大考,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組織的凝聚引領作用、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作用再次得到充分彰顯。這啟示我們,基層組織力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無論什么時候,都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筑牢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