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城市閑置公共資源大有可為
遲末 作
自5月起,浙江寧波市海曙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結合城鄉環境整治提升專項行動,配合電信部門對轄區內老舊和失去功能的64座廢舊公用電話亭進行拆除。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他們將對其他留用的公用電話亭加強管理和保養,并積極探索同步推進面上整治、造型和色彩品質提升方案,讓曾經“風靡一時”的公用電話亭與時俱進,更好地服務于民。(據《寧波日報》)
很多年以前,固定電話是稀缺的“香餑餑”,不少地方都上演過“排隊打電話”的火爆場景?,F在,手機普及,公用電話亭門前冷落。部分閑置、荒廢的公用電話亭不僅占用了有限的公共空間,也影響市容環境,因此,對部分公用電話亭進行拆除、升級,既是城市環境整治之需,也是市民的心聲和訴求。
寧波市的這一做法是盤活閑置公共資源的一劑良方。在很多城市,類似公用電話亭這樣的公共資源隨著城市的發展,其功能在下降,公共空間的價值卻在不斷提升。從這個角度上說,閑置公共資源處置需要區別對待,是拆除還是改造升級,要經過審慎的考量和理性的評估,從而讓有限的公共空間更好地便民利民。如果拆除綜合效益更高,那就拆除;如果改造升級之后能發揮更大作用,那就應讓其“舊貌換新顏”。
無論是變身為“打車亭”,還是轉變為微型圖書館式的“悅讀亭”,抑或打造安置自動除顫儀的急救亭、為人們提供手機充電、無線wifi等便民服務的“便民亭”,閑置的公用電話亭這樣的公共資源并非“包袱”和“累贅”,而是可以迎來“第二春”。只有給閑置的公共資源注入更多新元素,才能讓公共資源實現優化配置——盤活閑置公共資源、減少公共資源消耗。
讓公用電話亭也能與時俱進,關鍵在于充分尊重和及時回應群眾的訴求。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如何盤活閑置公共資源、提升公共空間的使用價值,考驗著城市治理的精細化水平。那些“被遺忘的角落”既是社會變遷的縮影,也對城市治理提出了新考題。
讓公共資源物盡其用,彰顯著城市治理的智慧和能力。讓公共空間更有品質,讓公共服務更有溫度,才能真正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